針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題,達州市駐蓉流動黨員黨委創新實施"教育鏈鑄魂、管理鏈固基、反哺鏈賦能"的"三鏈"工程,推動3800余名流動黨員從"散落孤雁"轉變為服務駐地、反哺家鄉的"紅色雁陣",相關工作連續兩年獲評達州市"機關黨的建設工作先進集體"。
學域融通 構建"教育鏈"鑄魂體系
針對流動黨員分布廣、學習碎片化等特點,打造"實境課堂+線上推送+定制服務"教育模式。組織黨員赴達鋼搬遷現場、金埡機場等建設一線開展"行走黨課"50余場次,打造"紅色坐標"研學路線,通過"清廉家風故事會"等活動覆蓋黨員300余人;依托線上平臺推送"二十大精神微解讀"等專題資料50余期,覆蓋學習3萬余人次;聯合市醫保局舉辦政策宣講會,發放手冊100余份,流動黨支部"一對一"解答老黨員疑問30余個。
機制重構 升級"管理鏈"協同中樞
以"制度規范+暖心關愛+先鋒引領"破解松散化管理難題。印發經費管理通知,建立"每月一更新、每季一核對"的動態黨員信息庫;推行重病、困難、節日"三必訪"機制,發放慰問金34萬余元惠及600余人,各流動支部通過結對幫扶、"家庭醫生"制度、"健康驛站"等提供暖心服務;成都疫情期間百余名黨員投身志愿服務,商會捐贈抗疫資金3000萬元、物資4500萬元,退休黨員王本建開展公益普法講座100余場,獲評"達州市崗位學雷鋒標兵"。
雙項賦能 貫通"反哺鏈"轉化機制
創新"黨建+反哺"模式激活"歸雁經濟"。舉辦"達商回鄉"懇談會,促成返鄉投資230億元,宣漢流動黨委簽訂投資意向書8份總額近2億元;建立"達州在蓉人才智庫",60余名專家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渠縣流動支部航運工程優化建議為項目升級提供重要參考;發動黨員宣傳《達州投資指南》,微信轉發超千次,吸引30余家企業考察,助力區域影響力提升。
通過"三鏈"融合,達州市駐蓉流動黨員黨委成功將流動黨員轉化為駐地治理和家鄉發展的重要力量,實現人才回歸、資金回流、項目回遷的鏈式效應。
(達州市駐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