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密碼”。省農科院蠶業所駐平昌縣云臺鎮五臺村工作隊依托科技優勢,立足平昌生態資源優勢,系統實施“蜂業筑基、蠶桑復興、菌業突破”三維立體產業,創新構建“資源全利用+立體種養”新模式,在云臺鎮五臺村探索出山地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蜂業筑基——科技筑巢釀就“甜蜜經濟”。五臺村素有養蜂傳統,依托院蠶業所蜜蜂中心技術優勢,工作隊爭取單位支持搭建五臺村中蜂場,捐贈50群中蜂良種,構建“生態蜂場+候鳥養殖”雙軌體系。通過組織蜂群在成都、巴中等地追花釀蜜,產出優質枇杷蜜200余斤,在五臺村標準化搖蜜車間完成加工包裝,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2萬元。同步培育職業蜂農5名,組建蜂產業合作社吸納社員24戶。
蠶桑復興——全鏈升級打造“綠金產業”。作為平昌蠶桑產業的歷史見證者,五臺村曾家家戶戶養蠶。駐村工作隊依托省級蠶業科研優勢,重新規劃“三季養蠶-晚秋植菌-立春收菇”的循環經濟模式:已栽種高產桑園10畝,春夏秋三季推行養蠶售繭,晚秋時節在桑園套種大球蓋菇,創新將桑枝粉碎發酵為大球蓋菇培養基質,計劃于今年下半年在桑園試點套種大球蓋菇5畝,構建“樹上采蠶繭,樹下收菌菇”的立體種植體系,預計畝均綜合效益可突破2萬元。
菌業突破——科技攻關培育“生態銀行”。聯合省農科院食用菌團隊建立桑枝食用菌基地,示范栽培大球蓋菇、羊肚菌等品種。創新桑枝基料+蠶沙改良配方,降低生產成本40%,大球蓋菇示范栽培畝產達1500公斤,畝產值超1萬元。當前正研發菌渣還田技術,待桑園套種實施后,將形成“桑枝→食用菌→有機肥”的閉合生態循環,為山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方案。
“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駐村工作隊未來兩年將圍繞“蜂業穩基、蠶桑復興、菌業增效”三產融合體系,重點推進蜂產品深加工研發,打造“云臺土蜂蜜”區域品牌,建設蠶桑+食用菌生態循環經濟示范園,構建“村集體+合作社+電商”銷售網絡,讓科技之花結出共同富裕之果,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山地地區產業振興新模式。
(省農科院蠶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