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達州萬源市,駐村工作隊以“拼戰有我、實干爭先”的昂揚姿態,扎根鄉土、深耕細作,圍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探索出各具特色的鄉村發展路徑,為紅城大地注入強勁動能。
產業筑基,鏈式發展激活致富引擎。太平鎮茶埡社區駐村工作隊構建“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產業體系:菌菇種植基地預計年產值40萬元,中蜂養殖與養雞場帶動60余人就業;村辦食品公司加工特色農產品,4月出貨1萬件;依托“巴山李家”電商平臺及消費幫扶,農副產品銷售額近百萬元,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人才賦能,直播經濟點亮鄉村未來。石塘鎮杉林灣村駐村工作隊聯合四川文理學院,挖掘培育12名紅色主播,借助“山里的慶娃”等網絡達人資源開展17場技能培訓,帶動超1000人次參與。通過396場“村村直播”活動,實現銷售額超700萬元,惠及8000余名群眾,讓“流量”變“銷量”,激活鄉村發展新活力。
文化鑄魂,古韻新生賦能文旅融合。竹峪鎮東梨村修繕明清古院落、復原5項民俗,打造村史館與非遺工坊,開發竹編、釀酒等文創產品,帶動40人就業。創新“節氣文化節”“農民詩會”等活動,將傳統文化融入村規民約,并借力短視頻推廣,吸引2萬余人次研學旅游,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雙贏。
生態提質,綠色發展繪就宜居畫卷。古東關街道鎮江寺社區駐村工作隊以生態振興為抓手,開展環境整治行動,治理黑臭水體、疏通溝渠,實施廁所改造、道路硬化工程,保障水源安全。依托山水資源發展有機種植,引入生態養殖技術,推動“生態美”向“產業興”轉化,繪就綠富同興新圖景。
組織強基,黨建引領凝聚振興合力。羅文鎮嚴家壩駐村工作隊創新“田坎課堂”學習模式,培養3名后備干部;推行“黨建+網格治理”,落實“群眾吹哨、黨員報到”機制,開展“駐村連心工程”,累計送醫上門15次、化解矛盾48次,以貼心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筑牢基層治理堡壘。
萬源市駐村工作隊以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破解難題,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書寫著產業旺、人才興、文化活、生態美、組織強的時代答卷。
(達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