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省供銷社認真履行定點幫扶越西縣牽頭單位責任,聚焦產業短板、項目政策、教育培訓、防返貧等問題精準施策,助力越西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凝聚幫扶合力,樹牢“一盤棋”思想。會同省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等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充分發揮商務、供銷優勢共同服務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關于充分發揮供銷優勢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為受扶縣鄉村振興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項目支撐。會同6家省級幫扶單位組織召開2次省級幫扶單位聯席會和2次幫扶干部座談會,交流研究組團式幫扶工作規劃打算。組織省級單位幫扶干部到西昌市、布拖縣、甘洛縣、喜德縣等地調研考察組團式幫扶工作,形成4份調研報告,引導各幫扶單位協同發力、優勢互補,形成幫扶合力。提出《支持發展農村會計服務體系的建議》《全面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建議》等9條工作建議,為受扶縣重視和發展現代農業、重視農村會計、推動縣域經濟等方面提供參謀參考。7家定點幫扶單位共同出資組建越西縣瓦巖電子商務公司幫助銷售越西縣農副產品。組織采編《定點幫扶工作簡報》共9期,加強幫扶單位相互之間、幫扶單位和受扶縣之間、幫扶單位和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推動形成定點幫扶成果的“疊加”效應和“倍增”效應。
二、完善科學規劃,繪就“一張圖”愿景。今年省社領導先后7次赴越西調研定點幫扶工作,立足越西縣“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規劃,會同6家省級幫扶單位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大瑞鎮、新民鎮、板橋鎮等地,解剖特色產業、基層治理、新村建設、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工作,圍繞“強基固本、服務提升、渠道拓展、產業幫扶、移風易俗、富民強村”六大行動,進一步充實完善五年幫扶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制定《省級單位(部門)定點幫扶越西縣工作要點》和《省級幫扶部門幫助越西縣解決事項清單》,做到任務量化、清單管理、責任清晰、要素配套,為越西縣強弱補短。
三、謀劃產業幫扶,堅持“一體化”推進。對接越西縣為農服務需要,加強供銷社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網絡建設,“三社融合”發展提升新民鎮、大瑞鎮、瑞元村等基層供銷社;圍繞“兩端”“兩網”建設,調研論證越西縣數字新農園和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在大瑞鎮、中所鎮、普雄鎮等5個重點農業鎮投資建成5個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資直營店、為農服務點。組織省社企業調研發展特色農業、商貿流通、農化服務等。與越西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越西縣域商貿流通體系、越西縣為農服務網絡體系、越西縣供銷系統能力建設,計劃投資1655萬元推動數字供銷(越西)商貿中心項目和大花鎮綜合服務中心項目落地實施,打造數字供銷產業園,構建以數字信息為支撐的線上供銷網和線下流通網,打造越西縣域商貿流通體系和為農綜合服務體系。
四、聚焦發展短板,織密“一張網”幫扶。一方面開展消費幫扶,發揮供銷優勢推動越西縣農副產品入駐“832平臺”和“四川消費幫扶網”,今年平臺銷售越西縣農副產品3000多萬元,其中7家省級單位購買額超過300萬元。在省社企業老鄰居公司開設專柜、專區,推動“鏵頭尖”礦泉水、普雄大米等進入成都市場。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累計銷售越西特色優質農產品8000多萬元。另一方面抓實駐村幫扶,初步規劃4.83畝土地的瑞元村為農服務綜合體正在開展前期用地申請;成立了瑞元村供銷社,今年村集體經濟實現利潤6萬元;號召省級供銷社系統利用食堂、工會等方式購買越西農產品,實現采購額20萬元;協調1000萬余元項目資金,在瑞元村敷設污水地下管網和將瑞元村大花路一并納入風貌改造;今年3次組織鎮村組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到設施農業發展得較好的德昌、新都等地考察學習;今年給考上大專院校的瑞元村學生發放1萬元教育鼓勵金;做到凡是收入低于監測標準堅決納入防返貧監測并給予產業到戶、低保、防貧保障基金等相應幫扶措施。
(省供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