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昌縣紀委監委機關黨委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秉持“為黨守衛黨放心,為民守護民安心”工作理念,按照縣委機關黨建“雙建雙促·率帶引領”實施工程,堅持圍繞中心、建好隊伍、服務群眾,念好機關黨建“四字訣”,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高效聯動,把黨建“硬實力”打造成監督巡察執紀的“強支撐”。
念好“嚴”字訣,確保組織有力
從嚴構建組織體系。突出政治機關屬性,以機構改革為契機,規范設置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優化設置機關黨支部4個(含縣委巡察辦黨支部和機關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按時做好機關黨委委員補選和黨支部換屆,嚴把關口、足額配備,確保黨的組織全覆蓋、銜接不斷檔。從嚴選配黨務干部。機關黨委書記由縣紀委常務副書記擔任,黨支部書記由機關中層干部或優秀年輕干部擔任,結合“巴山優才計劃”,大力實施“頭雁提能”“育苗鑄魂”兩大工程,做大黨務工作者“蓄水池”,形成業務精湛、充滿活力、梯次培育的高素質專業化黨建工作隊伍。從嚴壓實工作責任。緊緊牽住機關黨建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構建“黨委書記承擔主責、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機關黨辦發揮專責、黨支部書記具體負責”和落實“黨員先鋒崗、示范崗、志愿崗”的四級三崗責任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確保黨建工作責任“不務虛”“不落空”,變黨建“軟指標”為“硬任務”。
念好“精”字訣,確保推動有序
支部建設精品化。對照《黨支部工作手冊》《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工作手冊》創品牌、出特色,按照“黨建品牌化、品牌路徑化”思路,結合支部確定的特色亮點工作,梳理制定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任務清單,差異化培育新銳標兵、清風衛士、尖刀利劍、銀發先鋒黨建示范點4個。支部間通過黨員互動、活動聯辦、特色互鑒,形成攜手共進謀發展的生動局面。組織生活精心化。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制度,領導干部帶頭過雙重組織生活,常態化組織機關黨員過“政治生日”,提升黨員身份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定期精心開展主題黨日,堅持“一月一活動、一活動一主題、一主題解決一問題”,突出組織生活的實效性。黨建業務精細化。強化黨對紀檢監察工作的統一領導,堅持在巡察、辦案一線建強臨時黨支部,實現“工作開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在哪里,黨員走到哪里教育管理就覆蓋到哪里”,將黨性教育根植于紀檢監察巡察工作全過程、各方面。通過重溫入黨誓詞、重讀入黨志愿書(申請書)、談心談話、觀看廉政短片等形式,喚醒問題黨員黨性和初心,拓寬豐富監督執紀的內涵和外延。
念好“活”字訣,確保管理有方
組織生活開展形式活。探索理論學習型、業務賽課型、座談交流型、參觀考察型、調查研究型、志愿服務型等多種組織生活類型,推動黨組織活動真正活起來、動起來。深化開展“雙結對”活動,實現機關組織生活開展到聯系村、機關黨建資源下沉到結對村、機關黨員力量深入到聯系戶“三個延伸”。依托“學習強國”、平昌廉政網、“伯堅廉韻”微信公眾號和“廉韻平昌”APP,設立“百年黨史天天學”專欄,創新開辦機關黨史宣傳“小喇叭”,讓“黨史之聲”“聲”入人心。干部教育管理載體活。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牢“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意識,自覺錘煉忠誠老實、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品格,始終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堅持正人先正己,將“嚴管就是厚愛”貫穿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始終,剛性落實黨建述職、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強化對監督者的再監督。廣泛聽取黨員干部、退休職工、特約監察員意見建議,為紀檢監察干部隊伍自身建設提供“群眾聲音”、找到源頭活水。能力素質提升方式活。變干部能力提升“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點餐式”與“供給式”相結合,精準搭配“培訓套餐”。創新開設“周五大練兵”“水鄉清風講堂”等培訓平臺,通過全員上臺“講”、參訓人員“問”、業務骨干“說”、年輕同志“談”、分管領導“評”、定期出題“考”的六步培訓法,真正實現“全員參訓、全員受益”的既定目標。靈活運用跟案鍛煉、上派下掛、機關調訓等多種方式,打造堪當大任的紀檢監察鐵軍。
念好“實”字訣,確保工作有效
以服務大局為工作導向。機關黨委始終嚴把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方向,做到黨的工作開展到哪里,監督執紀就跟進到哪里,教育引導紀檢監察干部圍繞疫情常態化防控、“兩大戰略”有效銜接、森林防滅火、縣鄉村三級換屆等黨中央和省、市、縣委重大決策部署,扛牢政治責任,強化使命擔當,為黨監督執紀、為民解難分憂,維護公平正義。以求真務實為作風導向。聚焦“政治素質高、忠誠干凈擔當、專業化能力強、敢于善于斗爭”隊伍建設目標,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通過黨性分析、流動紅旗、考核評比等機制,形成強大正向激勵力量。堅決貫徹落實市委作風建設“十八字”基本要求,以“去三化、促三實、強三力”為主題,深入開展革弊樹新干部作風大整頓活動,持續深入推動紀檢監察干部抓落實、提效能、優作風。以群眾滿意為價值導向。強化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標尺,做到“群眾有所呼,我必有所應”。鞏固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成果,聚焦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問題,著眼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4+2”系統治理、“三小兩房一證”集中治理,統籌開展營商環境、“兩費一金”“窗口腐敗”等專項治理,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接訪走訪、信訪“回頭看”等,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