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整合技術、人才和金融等資源,用好“天府科技云”“為村”“村級事務平臺”等平臺,打造“黨建+科創”工作體系,著力解決企業缺乏人才、創新不足等問題,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助力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取得較好成效。
線上線下聯動,完善服務體系。市委組織部牽頭,建立統戰、工商聯、經信、市場監管、科協等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線上線下聯動的工作體系,做好對創新主體的指導帶動。一方面,成立科技創新綜合黨委,結合“兩新”黨建、人才工作,依托各級“兩新”黨建指導站,整合“兩新”黨建指導員、人才經紀人等隊伍,推行以1個黨建指導站、6個指導組為支撐的“站—組—員”三級工作模式,縣級選派42名、鎮街選派70余名黨建指導員聯系企業,指導黨建和科技創新工作,實現重點企業、規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常態化指導全覆蓋。另一方面,結合線上學習宣傳工作,推廣好“天府科技云”“為村”等平臺,發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黨建指導員、科技工作者、黨外知識分子和企業入駐,運用平臺的有關功能,線上收集需求、線上開展服務,實時幫助企業、人才解決科創方面問題。截至目前,廣漢市騰訊“為村”平臺實名注冊10余萬人,17個市級部門、金融機構開通官方賬號線上提供服務;在“天府科技云”平臺注冊科技工作者14594人,注冊企事業單位1025戶。
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動力活力。利用黨建載體優化科創要素配置,激發企業、人才等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動力。一方面,通過產業鏈黨組織、黨建聯盟等形式,優化產業體系,增強內生動力。在高新區石油裝備、醫藥食品、新材料、現代服務業4大產業鏈分別建立產業鏈黨委,推動資源共享、人才共育、信息互通,實現主導產業聚集度達8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46%,油氣裝備產業園被確定為全省首批“5+1”重點特色園區;成立家庭農場發展創業聯盟黨委,助力300余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創新和推廣工作,培育3000余名高素質農民。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科創中國”結對共建項目,以黨政機關、創新主體之間黨建結對為載體,線上線下聯動開展技術指導、政策宣講和產業合作等,不斷提升各類主體創新能力。目前在線上開展“一單一策”服務1.83余萬次,開展“保姆式”服務1878單,促成“科創中國”結對共建項目2個,上之登等6家企業被評為科技創新示范企業,漢正檢測等3家公司的創新團隊被評為黨建引領科技創新團隊??屏μ毓景l明獲2022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拓寬交流渠道,確保“源頭活水”。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黨建為抓手拓寬人才、技術和項目等資源的交流渠道,不斷引入創新資源。一方面,拓寬面上合作渠道。在連山鎮沙田村與清華大學共建鄉村振興工作站;與電子科大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共建三星湖傳感技術產業研究院,10名全國知名人才入院工作,引進國科(德陽)智能傳感谷、泛普科技西南總部等打造產業高地;借力中國科協資源優勢,與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建立會地聯合創新中心,通過學會邀請行業院士、專家及頭部企業,舉辦“科創中國”德陽智能傳感器產學融合會議,助力園區培育汽車制造、傳感產業等新的產業集群;與新都、青白江等深化“大港+”人才聯盟,共同招引科創人才;緊扣油氣裝備和傳感產業需求,成功創建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吸引142家企業和創業團隊入駐。另一方面,利用“天府科技云”平臺為代表的資源網絡,推動本地創新主體與全國有關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針對具體項目的“點對點”合作。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設立專家大院,省農科院專家常駐指導有關專合社、種植戶,推動小麥集中成片百畝單產創西南地區紀錄;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合作的《海洋水合物試采技術和工藝》成功入選“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十年發展優秀成果展”。上之登新材料與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川慶鉆探公司等在頁巖氣開發相關的新材料領域開展技術合作,相關成果為“三高井”開采打下了基礎。
強化保障支持,夯實科創基礎。深化“黨建+”系列工作內涵,為各類創新主體做好保障支持。一是“黨建+金融”“黨建+保險”為科創工作提供信貸、保險支持。以黨組織結對共建、干部掛職互派、“兩新”黨組織“評星定級”成果運用等為抓手,撬動信貸資金、保險優惠助力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2022年全年協調金融機構新增普惠小微信用貸款3.9億元、制造業信用貸款4.7億元,應急轉貸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達137戶;“黨建+保險”為82名高層次人才、6個科研項目定制人才保險,累計為企業減少保費支出3000余萬元。二是促進成果轉化、技術推廣。與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合作,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入企入園服務,幫助28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協作四川中心簽訂相關合作備忘錄,為廣漢提供知識專利導航、專利成果轉化等服務,目前已幫助36家企業解決問題需求近百個;在“天府科技云”平臺發生科技服務交易1198次。三是幫助創新主體發展壯大、提檔升級。積極推進本地創新主體參與各類項目評選,2022年,新認定知識產權貫標企業4家,新增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戶,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三星堆博物館獲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家企業入選“科創中國”2022新銳企業榜單,12家企業入選“德陽50強”,京東廣漢信成貿易、益海糧油入選全省民營企業百強榜。
(廣漢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