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紅原縣堅持黨建引領,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舉措,通過用人才、強產業、優生態,不斷增強村黨組織“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推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建+人才”建強帶富力量。選好“領頭雁”,配強“當家人”。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計劃,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遠程教育“牽”、帶出去“看”開展活動“引”、依托基地“訓”等形式,加強對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等方面教育培訓,幫助開眼界、劃重點、明方向、理思路,增強做好基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形成“頭雁”抓、抓“頭雁”的工作新格局。積極引導村黨組織書記積極帶頭領辦、創辦、興辦35家種養殖合作社,有效帶動企業、農牧民入股聯建。常態化開展“擂臺比武”“講黨課”等活動,有效提升村黨組織書記開口能講、問策能對、遇事能辦能力。堅持抓日常、日常抓,強化村黨組織書記帶班值班,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對村干部在崗、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等進行實地督查,進一步營造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
“黨建+產業”做大經濟總量。大力發展鄉鎮產業資源,造就“富民路”。積極探索“合作總社+企業+牧戶”的抱團發展模式,以人工養殖牦牛為主,圈養和放牧相結合的方式科學養殖,探索出以黨支部為引領,企業+集體經濟+牧戶協同的“1+3”養殖發展模式。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使用管理,印發《紅原縣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明確13個脫貧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為50萬元,其他21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每個村為10萬元,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優先滿足過渡期內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持鄉鎮黨委政府統籌協調,村社“兩委”具體負責,制定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編制“一村一策”規劃,實現全縣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益664.31萬元,較上年增長51%。
“黨建+生態”優化發展格局。發展生態產業是打開致富惠民之門的“金鑰匙”。生態畜牧業是紅原縣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草原增綠、產業增效、牧民增收”為目標,成立紅原縣畜牧業行業黨委,加強政治引領、統籌行業黨建、推進“兩個覆蓋”、推動能力提升、促進行業發展、加強典型培樹。組建35支黨員農技隊、黨員獸防隊,開展疫病防控、繁育改良、科學飼養等講授,推廣“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適度放牧+圈舍補飼+科技+保險”養殖模式,建成“麥洼牦牛”良種選育基地2個、牧草種子繁育基地2個,培育臥圈種草大戶550余戶。積極搭建“農畜產品電商交易平臺”,建立23個鄉村電商平臺代理點,引進17家物流企業,推銷特色農畜產品,電商交易2000余萬元。推進“文旅”“牧旅”融合發展,扶持壯大涉農企業8家,建成下哈拉瑪村“好手藝”公司等特色藏式產品研發合作社,推動德香村“悠牧部落”、熱坤村“隱叢”民宿酒店等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
(紅原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