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安市著力在夯實政治責任、務求貫通管用和筑牢基礎支撐上打好“組合拳”,逐步構建高效閉環的黨員教育工作體系。
堅持“三個從嚴”,夯實政治責任
一是壓實責任從嚴。將黨員教育納入各級黨建領導小組會議議程和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重要內容,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黨員教育主體責任和分管領導具體責任,簽訂黨建目標責任書,以“清單制+責任制+時限制”形式細化量化工作任務,壓緊壓實工作責任。二是完善機制從嚴。出臺《廣安市黨員思想動態分析報告制度(試行)》,修訂《廣安市黨員教育培訓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全市黨員教育年度培訓計劃,在功能定位、基本任務上明晰不同領域黨員教育培訓任務,建立教學計劃報備、調訓溝通、學員管理和成果轉化“四必有”工作機制。三是督查考核從嚴。健全“月督查、季觀摩、年考核”體系,落實分類管理、積分考核、公示和會議記錄等制度,將黨員參加“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情況納入考核體系,考核結果作為“星級黨組織”和軟弱渙散黨組織評定的重要參考,實行黨員教育定期體檢,以查促改、以查帶訓。
做好“三組動作”,務求貫通管用
一是規定動作求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培訓首課、主課、必修課,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等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采取專題講座、視頻教學、調研實踐、集中研討等形式,確保黨的理論教育入腦入心。截至目前,組織實施各類主體培訓班3573期,培訓黨員25萬人(次)。二是自選動作求活。針對村(社區)黨員,設置“紅色星期五”主題黨日,開設“流動大篷車”,把課堂搬到工廠車間、田間地頭;針對機關黨員,結合“雙報到”活動開展政策宣講、志愿服務等,為群眾辦實事8萬余件(次);針對老黨員,整合黨校教師、黨員骨干等組建“家庭黨校”送學上門;針對流動黨員,探索云端“微學習”新形式,利用小平故里先鋒黨員教育平臺開設“黨建微課堂”等15個特色欄目,分層分類推送云端學習資源1萬余期。三是特色動作求新。創新推出聽一堂鄧小平理論課、看一部鄧小平影視劇、唱一首鄧小平歌曲等“八個一”教學活動,提煉“理論溯源、歷史再現、現場體驗、感恩實踐”16字黨性教育法。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基層治理等主題,聚焦典型榜樣制作《平凡英雄—柴云振》《一座老院子的故事》等專題片130余部,20余部納入全國全省黨員教育優秀課件刊播。深化“黨課開講啦”活動,分領域舉辦全市微黨課大賽、“喜迎黨的二十大·千名書記講黨課”競賽,引導各級黨組織講黨課2.1萬余場(次)。
聚焦“三項強化”,筑牢基礎支撐
一是強化經費保障。建立以財政為主、黨費為輔、項目支持和單位自籌為補的工作機制,要求各級黨組織留存黨費主要用于黨員教育且不得低于使用總額的50%,教育培訓經費重點向農村、社區、兩新組織等基層一線傾斜。2019年以來,全市共投入黨員教育培訓經費6479萬余元。二是強化陣地建設。依托四川小平干部學院、武勝鄉村振興示范區、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戰斗遺址等資源,搭建市縣鄉三級黨員教育平臺。與重慶12個區縣共建“黨建先鋒區”,借力鄧小平故居、華鎣山革命遺址、重慶紅巖村等20余個特色教學基地,打造“川渝紅色經典·緬懷紅色先烈”等9條跨域黨員教育精品路線,兩地互派班次70余個,培訓學員8300余人(次)。三是強化師資儲備。從黨員領導干部、優秀共產黨員、基層黨組織書記等八類群體中擇優選聘“七一勛章”獲得者柴云振孫女柴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陳界安等代表為講師。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五老”作用,邀請渣滓洞幸存者楊俊生、對越反擊戰老戰士金宗亮等開設巡回課堂,鍛造紅色師資隊伍。截至目前,建成黨員教育培訓師資庫31個,師資總數602人。
(廣安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