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強化干部日常管理,充分發揮平時考核“指揮棒”作用,廣安市委辦公室創新推行“234”工作法,高質量推進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
著眼科學合理,“2種指標”量化考核標準。構建“硬性指標+軟性指標”的考核指標體系,讓平時考核更加科學合理。一是“5項硬性指標”考出好作風。設置“1+4”的考核硬性指標,即“1個正指標”對在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應對重大考驗中,表現突出、有顯著成績和貢獻的,直接確定為好等次;“4個負指標”對受警告處分期間的,受記過或黨內嚴重警告及以上處分期間的,涉嫌違法違紀被立案調查尚未結案的,不得確定為好等次;不服從組織安排或者推諉扯皮、敷衍塞責造成不良后果的,直接確定為較差等次。二是“2項柔性指標”考出好業績。設置以日常業務為主,年度目標任務、階段性任務完成度為核心的實績指標,市委督查室牽頭,依據單位年初工作要點和室務會議紀要,建立《年度工作要點任務辦理情況清單》和《室務會議定事項辦理情況清單》,每季度定期督查清單任務完成情況,并將結果報單位主要領導審閱,作為平時考核評定等次的重要依據,讓工作任務完成直接影響考核結果。設置以日常行為表現為主的加(扣)分指標,把參加“黨辦先鋒說”“經濟半月談”以及服務對象的評價等情況列為平時考核加(扣)分項,不斷提升“三服務”工作溫度。2023年,開展“黨辦先鋒說”5期,13名科長走上臺分享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失敗教訓;舉辦“經濟半月談”11期,參加人數累計達600余人次。
著眼務實管用,“3個環節”提升考核精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優化考核流程,不斷提升考核準確度。一是現場述職曬業績。每季度末,考核對象對照辦公室工作要求、職位職責和季度工作任務,如實對本人工作表現情況進行簡要小結;并由分管領導牽頭,結合廉政談話等工作,采取考核對象口頭匯報、領導現場點評的方式,組織分管科室人員進行工作總結,提高干部對平時考核的重視度與參與度。二是分線考核作評鑒。堅持誰熟悉、誰考核,分管領導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結合每季度對科室的民主評議、室務會研究事項完成情況以及考核對象工作匯報、日常表現等情況,對考核對象在考核周期內的德、能、勤、績、廉日常表現進行評價,并作出考核評鑒意見,對在重點工作、重要任務中有突出表現的干部重點推薦。三是集體研究定等次。結合評鑒意見、工作業績、日常表現等方面,集體研究定出等次,全方位考核出能干事、會干事的干部;同時,將考核結果公示,接受黨員群眾監督。
著眼正向激勵,“4項掛鉤”用好考核結果。堅持以考核樹導向、以激勵促擔當,強化考核結果與干部年度考核、績效獎金、職務職級晉升、培養培育等直接掛鉤,實現干部的“優劣獎懲”有機結合。與年度考核等次掛鉤。將平時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等次評定的重要依據,年度考核結果確定為優秀等次的,一般應從當年平時考核結果好等次累計次數達到一半及以上中產生;當年平時考核結果均為好等次的,年度考核可優先確定為優秀等次。與績效獎金掛鉤。在分配年度考核獎時,統籌考慮平時考核相關情況,平時考核結果為好等次的公務員,每人每次獎勵固定金額獎金;為一般等次及以下的,每人每次扣減固定金額獎金。與職務職級晉升掛鉤。堅持把公務員平時考核結果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平時考核一貫較好的,在提拔任用中優先考慮。對當年平時考核結果一般、較差等次累計達到半數及以上的,適時調整工作崗位,暫緩提拔使用。與培養培育掛鉤。對平時考核一貫靠前的,優先作為評先評優推薦人選,優先作為上級遴選、掛職或實踐鍛煉推薦人選,優先作為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領導干部進修班等各級黨校主體班次重點調訓對象推薦人選,不斷提升干部個人能力素質,推動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持續向好。
(廣安市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