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扎實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扎實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也為自然資源規劃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內江市自然資源規劃系統深入實施“五項攻堅行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然資源規劃力量。
(一)實施補充耕地恢復攻堅行動。加快組織開展耕地恢復補充工作,落實2023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確保年度耕地“不減少”,并積極推進2020年流出耕地恢復補充工作。2023年第一季度,各縣(市、區)確保復墾耕地500畝以上,并按《內江市自然資源監測監督和耕地補充恢復動態銷賬機制(試行)》規定納入“已恢復耕地資源池”;及時制定2020年流出耕地恢復補充工作方案,確保2023年恢復補充2020年凈流出耕地的60%,2024年恢復補充剩余的40%。
(二)實施產業用地保障攻堅行動。力爭將全市工業和物流倉儲用地總規模由21.2平方公里提升至40平方公里;每年保障每個重點產業園區工業用地指標不少于500畝。各縣(市、區)局同步謀劃研究轄區內工業和物流倉儲用地規模和需求,于3月底前明確擬報征紅線,集中力量攻堅拆遷難點、打通堵點,形成科學合理的工業用地梯次開發儲備機制。堅持“以用為先”原則、推行“增存掛鉤”機制,全力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土地,盤活低效閑置用地;全面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工業和物流倉儲用地供應面積不低于出讓總面積的35%;力爭三年內,全市標準廠房總面積突破200萬平方米。
(三)實施礦管能力提升攻堅行動。科學有序投放探礦權、采礦權,合理配置礦產資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好礦產資源保障。持續開展“亮劍”執法行動,壓實基層責任,靈敏神經末梢,及時發現、報告、處置涉礦違法行為;強化日常監管,預防、打擊非法采礦行為,重點整治“以生態修復為名”“以設施農業為名”“以安全整治為名”“以項目建設為名”行盜采之實的典型涉礦違法問題,確保全市礦業管理秩序持續向好。
(四)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全力以赴做好2022年營商環境迎檢工作,補齊短板弱項,充分準備資料,主動溝通協調,確保順利通過檢查。市自然資源規劃系統共設立8個攻堅小組,主動走訪市場主體,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多角度審視自身工作,發現難點、痛點、堵點并一一解決;解放思想、自加壓力,用地規劃許可和工程建設規劃許可審批時限由80個工作日提速為30個工作日;土地出讓類審批時限壓縮比例約50%;森林資源類審批時限壓縮比例約40%;礦產資源類審批時限壓縮比例約35%。
(五)實施試點示范推動攻堅行動。深入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改革試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非住宅類問題整治試點;威遠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試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實景三維內江項目示范建設等5項試點示范工作。局黨委已明確各牽頭領導和責任科室(單位),及時“走上去”,匯報困難進展、了解最新政策、爭取最大支持;堅持“走下去”,了解發展困境、提出工作建議、推動工作落實;確保各項示范試點工作出成果、出經驗、有亮點。
(內江市直機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