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眉山市仁壽縣針對非公企業聚集、就業人群聚集、各類人才聚集的實際,以改革賦能為主路徑,堅持抓黨建促發展、抓基層強基礎,有效激活企業發展、人才引育等內生動力,園區治理水平和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提升,非公企業黨組織動員力、號召力顯著增強。
完善“一套體系”,“紅色引擎”提質增效。重塑“黨建”工作格局,實現兩新黨建由“零散”向“聚集”轉化。健全黨建領導“矩陣”。依托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產業”,分別建立產業黨總支,構建“園區黨工委牽頭攬總——產業黨總支精耕細作——企業黨組織主動作為”三級組織運行體系。優化組織覆蓋“方陣”。通過雙向查找摸排黨員120名,企業單建、聯建黨組織46個,實現園區群團組織全覆蓋。分批次開展黨組織陣地標準化建設,通過“無償+低償”方式,統籌整合工青婦群團組織資源,匹配財政資金314萬元,打造兩新標準化多功能黨群活動陣地5個。做實聯系指導“點陣”。19名縣級領導定點聯系省、市重大項目29個,24名部門正職對口聯系重點企業57家,25名黨建指導員常態聯系指導企業38家,落實園區項目“一包一”機制,選派黨員骨干指導在建項目成立臨時黨組織,保障黨建工作無死角。
建強“兩支隊伍”,“紅色力量”聚少成多。以雙向進入、雙向培養為抓手,育強引優黨員人才隊伍,推進園區黨建由“被動抓”向“主動抓”轉變。配強黨組織書記隊伍。突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從出資人(負責人)、高管、中層擇優選任黨組織書記。目前,46名黨組織書記中,8名為企業出資人(負責人),28名為企業高管,中層以上的占100%。壯大黨員人才隊伍。建成人才培育基地、產學研聯盟,先后吸引各類頂尖人才、團隊匯聚,參觀100余場次2300余人次,累計引進高技術、高層次人才176人,發放人才綠卡110張,兌現專項人才獎補1649.28萬元,協調學校解決企業職工子女入學134人
搭建“三大平臺”,“紅色服務”有形有效。創新黨建作用發揮路徑,驅動黨建引領由“隱性”向“顯性”轉變。黨群中心“強服務”。改造升級180m2黨群服務中心,設黨員、群眾、企業、項目、招商五大版塊窗口,配套《項目推進紅色代辦制度》,明確立項用地、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三階段”26項事項代辦,實現80%“網上辦”,100%“只跑一次”。政企座談“優服務”。每月召開政企交流座談會,聯系領導、包保干部、企業黨組織書記和出資人(負責人)參與,群策群力,共議共決企業發展矛盾與難題,制定助企紓困減稅降費政策21項,幫助解決資金、協調項目、土地要素等困難問題46個,組建報征2347.48畝土地指標。吉祥三寶“送服務”。成立政研室,送政策到企業;組建包保組,送服務到項目;召開懇談對接會,送訂單到車間;保障現金流,送資金到工地;開展攻堅月,送安全到一線。先后為企業申報獎補、補貼資金2.8億元、牽線6家銀行為企業融資1.39億元、申請“園保貸”6000萬元、牽線搭橋促成內銷合作訂單1.5億元以上,解決企業穩產、職工及家屬就醫、入學等急難愁盼問題160余項。
突出“四個融入”,“紅色黨建”領航發展。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融入企業發展治理,加速黨組織由“邊緣”向“核心”轉移。融入企業培育。“一企一策”建立跟蹤培育機制,加強對臨規工業企業幫扶指導,助力企業生規壯大。鼓勵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今年培育專精特新企業2家,同步開展產業延伸,助推百億轉化。融入文化鍛造。堅持文化立業,深度挖掘企業文化內涵,塑造“一份信任、兩種責任、三個卓越”“信至天下·利至天下”等優秀企業文化。堅持以文立人,開展“微黨課”流動展播評選、“兩新”黨建工作拉練會等活動,設立29個黨員責任區、52個黨員示范崗,營造“比學趕超”氛圍,引導兩新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融入企業發展。與縣經信局黨組牽線搭橋,加快推進數智園區建設,縱深推進“政策智達”“要素智配”“一網整治”。成立招商研究中心,協助企業收集、分析、研判三大主導產業“產業鏈、生態圈”,助力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強化延鏈補鏈。推行“防疫泡泡”模式,組織黨員干部指導不停工不停產,落實員工通勤、貨運配送點對點。融入園區治理。園區黨工委牽頭建立12名干部信訪處置專班,設立1個農民工服務總站、16個分站和民工工資清欠專區,分類組建黨員先鋒服務隊、社會志愿者服務隊,全年累計化解、處置信訪、欠薪案件、遺留問題等23余起,涉及金額400余萬元。近年來,園區未發生一起出區信訪事件。
(眉山市仁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