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綿陽市住建系統各級黨組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聚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市委“五市”戰略,以開展“六問六比”作風建設專項活動為抓手(即:問一線工作實不實,比實干精神誰更強;問擔當精神夠不夠,比貫徹要求誰更快;問創新意識強不強,比籌劃工作誰更優;問爭先勁頭足不足,比工作成績誰更前;問為民情懷深不深,比服務群眾誰更好;問法紀觀念牢不牢,比制度執行誰更嚴),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奏響了全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最強音”。
堅持“六問六比”強作風,引領健全“村、鎮、縣”處置一體化覆蓋體系。著眼頂層設計,成立垃圾分類工作專班,制定《綿陽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專項規劃》,創新“兩次分揀、兩層減量”(農戶源頭分揀、保潔二次分揀、村組分類減量、鄉鎮壓縮減量)。目前,全市“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市1582個村莊,覆蓋率達100%。
堅持“六問六比”強作風,引領健全“點、站、廠”處置一體化建設體系。著眼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引入市場機制負責終端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與中科綿投簽訂ppp協議,在現有2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基礎上,再規劃新建生活垃圾焚燒廠1座。全市共建立收集網點21460個(村平均設置密度13.5個),轉運站160個,已基本構建統一完整、運轉順暢、閉環高效的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無害化處理率實現100%。
堅持“六問六比”強作風,引領健全“收、運、處”一體化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科學設置村莊垃圾分類收集點,專車轉運,實現“垃圾轉運不落地”;推行分類收集運輸管理臺賬制度,強化生活垃圾來源、種類、數量、去向全流程監管;推行專業技術管理人員處置端駐點監督制度,保障處置體系規范運行;推行農戶初次分類和保潔員二次分揀的“二次三分法”,加強可回收物、廚余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目前,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占生活垃圾總量35.2%(市本級占比28.7%),縣(市)跨區域日協同處置160噸,占比13.4%。
堅持“六問六比”強作風,引領健全“付、統、補”一體化保障體系。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和動力源泉,按照“誰產生、誰付費”原則,鼓勵行政村和涉農社區通過村民(居民)代表大會、“一事一議”等方式收取費用。目前,全市1582個行政村已有712個建立垃圾收費制度,大部分農村生活垃圾收費情況1—5元/月/戶,部分人口密集區域(商業)為10元/月/戶。
(綿陽市住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