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綿陽市安州區司法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嚴格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創新“12345”工作法,不斷提升機關黨建活力,為服務現代化安州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創建一個品牌。堅持黨建引領,立足“一個統籌、四大職能”工作布局,積極探索黨建和司法行政工作互促并進新路徑,創建“法治工匠 鑄盾安州”黨建品牌,激活“黨建+法治”雙擎驅動新動能,實現黨建品牌與司法行政業務相互“滲透”和“融合”,助力司法行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發揮兩個作用。堅持發揮好領導干部“關鍵少數”的帶動作用,堅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以圍繞中心抓謀劃、強化帶頭抓示范、勇挑重擔抓作風進一步凝心聚力。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持續深入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在激發黨員活力、提升先鋒動力上奮勇爭先,以黨員帶頭創新作為、務實奉獻,切實把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力凝聚到各項司法行政事業中來。
建立三項機制。建立學習機制。成立青年干部理論學習小組,堅持學習強國每日學、周例會集中學、月通報督導學、定期表彰的學習機制,持續開展“微黨課”“微法治”“推薦一本書”“法律大家講”活動,不斷夯實政治理論和法治理念。建立管理機制。制定《黨員量化積分制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按季度對黨員干部進行積分制考核管理,并作為民主評議黨員、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建立防控機制。制定《崗位風險排查及防控措施清單》,對職能職責逐一分解,形成工作提示牌,明確崗位防控措施,做到教育在先、提醒在先、預防在先,切實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抓實四項舉措。抓實日常管理。落實“一學二講三評四公示”管理模式,依據《黨員量化積分制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按照支委初評、黨員大會復評、考核小組評定的程序,每季度對積分情況進行公示,嚴格黨員日常管理。抓實陣地建設。將黨建、法治、廉政、孝德、健康和榮譽文化一體化統籌建設,建有黨務工作室、黨員活動室、老黨員工作室、微局史館、榮譽室、圖書室、職工之家等活動陣地9個,豐富黨員干部職工黨內政治生活載體和形式。抓實示范創建。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制度,抓好政治機關、學習機關、規范機關、效率機關和責任機關建設,推進基層黨建示范點創建,努力實現機關黨建“走在前、作表率”的目標。抓實監督檢查。實行“學習強國”積分月通報和支部黨建工作季度調閱督查制度,根據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要求,深入做好黨建問題整改落實、規范提升等工作,全面提升黨支部黨建工作水平。
爭當五個先鋒。爭當法治參謀先鋒。全局27人取得法律執業資格證,充分發揮依法治區統籌及對政府法律事務法律指導和法律監督職能,年均對150余件政府常務會議題、招商引資協議進行合法性審查,辦理行政復議案件30余件。爭當法治宣傳先鋒。全面貫徹落實“八五”普法規劃,結合“法治安州行”一月一主題,開展文藝表演、法治培訓、各類法治宣傳等活動400余場次,組織近3000余名公職人員開展學法考試。爭當法律援助先鋒。著力織密便民服務網,構建法律援助“一小時服務圈”,建立“24小時法治超市”,優化智能服務,保障特殊群體合法權益,年均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余件,提供法律咨詢2000余次。爭當矯正幫教先鋒。推進“智慧社區矯正中心”建設,通過“智慧+線上”形式,強化對社區矯正對象和刑釋解矯人員管理教育幫扶,年均列管600余名社區矯正對象,銜接刑釋解矯人員400余人。爭當糾紛化解先鋒。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以“半小時”為服務半徑的“矛調圈層”,開啟公、法、訪、司“四方聯調”模式,指導各類調解組織年均化解矛盾糾紛2000余件,調解成功率99%。
(綿陽市安州區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