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壩州紅原縣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組織振興、強村富民、人才振興、環境保護,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相互促進、深度融合。
“重筆”描“陣地”,繪就組織振興新畫卷。以全縣35個村社黨群活動中心為載體,整合黨建、政務社會服務等功能,拓展司法、治安、衛健等服務事項,建設黨員活動、說事議事等“七大服務中心”。以村干部、駐村干部、黨員干部為主體,建立黨員志愿服務隊120余支、多元調解隊100余支,常態化開展“聯戶聯情”工作、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實施“有事來協商·阿隆好商量”行動,構建“1+4+12+N”的協商體系,建成鄉鎮“片區聯絡站”固定陣地3個,村(社區)聯絡點33個,靈活建立“流動協商室”12個,通過“群眾說事、民主議事、合力干事、大家評事”四事工作法,每月定期組織群眾開展協商議事,把議事協商會開到農戶家門口,實現面對面溝通、場內場外配合。
“妙筆”繪“產業”,繪就強村富民新畫卷。圍繞國家現代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政策,深化村集體經濟以“黨建+‘集約發展’、‘鏈式發展’、‘聯營發展’、‘融合發展’”的模式,引導村黨支部書記領辦興辦村集體經濟,形成“縣委統籌+畜牧行業黨委指導+鄉鎮黨委管理+村支部實施”的體系,創新“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適度放牧+圈養+補飼+科技+保險”的標準化養殖、“草場分區、牦牛分群、人員分工”的聯牧聯營等機制,推出“三品一標”農產品36個、有機農產品17個、無公害農產品1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9個。
“疊筆”作“興才”,繪就人才振興新畫卷。打好招才引智攻堅戰,實施“阿壩英才計劃”“碩博進阿壩行動”,從安家補助、住房保障、項目扶持、景區免費等方面出臺“政策服務包”,引進教育、衛生等方面緊缺人才140名、碩士研究生9名。把懂技術的“土專家”、能發展的“田秀才”、有情懷的“返鄉創業帶頭人”納入鄉土人才隊伍,建成生產型、經營型、技能帶動型3個類別的鄉土人才信息庫,收錄鄉土人才100余人。充分發揮國家科技特派團和省科技下鄉萬里行專家人才智囊團作用,建立“省級專家+本地人才+種養能手”的“傳幫帶”“師帶徒”人才培養機制,開展畜牧養殖、蔬菜種植等農業產業實用技術培訓和指導163場(次),累計培訓本土技術人員1000余人次;發放《牦牛養殖》、藏漢雙語《川西高原優質牧草生產加工實用技術》等技術手冊800余冊。
“落筆”在“生態”,繪就環境保護新畫卷。依托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實施“紅色草原·雅克先鋒”黨建品牌創建,圍繞草原森林、濕地海子等方面開展“七大保護”行動,“兩化三害”、長江黃河上游干支流域治理等內容實施“七大治理”工程,累計建設生態防護帶66公里、堤防護岸50.57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河道54.87公里、地質災害33處、廢棄工礦取料點194處。推行家庭庭院“4+1”整治行動,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1400余戶戶發放補助;推行高寒戶廁“2+2”標準建設,建成水沖式戶廁2400余座;推行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廠5座,采用一體化設備集中處理,從源頭上杜絕污染物排放,實現縣域環境空氣質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和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均100%。
(阿壩州紅原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