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關所屬錦城海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給紅其拉甫海關全體關員重要回信精神,立足轄區實際,積極促進“黨建+業務”融合發展,助力成都高新綜保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取得新成效。
堅持為民服務,黨建引領“聚熱能”
突出黨組織骨干帶動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黨委班子、基層黨支部、一線黨員“三位一體”共同參與的聚能體系,以題為軸、同題共答,出實招暢通關企溝通渠道,助企紓困解難題。深入調查“領題”。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關企面對面等活動7次,對綜保區內企業“業務模式”“上下游供應鏈”等情況進行畫像,收集企業對于園區配套升級、監管設施優化等問題6個,形成研究報告8篇,其中參與完成的《海關推動綜合保稅區企業更好融入“雙循環”研究》在2024年中國海關學會主題征文活動中獲評優秀。攻堅克難“破題”??缈剖医M織黨員成立“助企先鋒隊”,基于真空包裝貨物進場查驗、卡口分級管理、減免稅政策落實等方面存在的難點堵點,針對性提出了“加快企業急需貨物跨片”“無感過卡”等一系列構想,全力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順暢。指派業務骨干針對轄區內106家企業開展惠企政策培訓,點對點指導企業做好精密儀器入場查驗軟硬件準備,力促政策紅利充分釋放。精準施策“解題”。積極踐行“楓橋經驗”,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針對卡口分類管理、兩步申報與普通申報貨物集拼入區、解監設備出區等問題進行全流程指導,出臺“基建物資便捷進出區”“解除監管設備出區”等措施3項,助力產業固鏈穩鏈。
突出數智轉型,科技支撐“添動能”
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部署落實,推動數智化轉型,以智慧賦能,以實干作答,助力企業高效通關。推廣“數智綜保”移動平臺。持續推進“數智綜保”建設,探索?;饭芾?,通過線上辦理查驗預約、流程提醒、異常反饋等通關服務,實現“線上申請+即時受理”高效模式,滿足應急通關需求,提升監管效率。踐行智慧海關“一站式”服務。配合完成優惠原產地服務平臺、屬地查檢移動端涉企功能業務測試;上線原產地證、許可證件兩類跨境貿易檔案主題應用,豐富智能化大數據應用服務。升級“電子圍網”質效。推動通關卡口的智能化升級,引入卡口控制、光學識別等科技設備,實現了從數據采集、智能識別到研判放行的全流程自動化。“空箱識別系統”的運行使通關時長從3分鐘縮減至20秒,通關效率大幅提高。“高新數字卡口”的應用實現數據的實時交互共享,強化風險監控與預警響應的緊密互動。
緊扣“三創”協同,創新發展履職能
基層支部發揮近企業、近產線身位優勢,找準綜保區駐區海關職能職責,密切聯系群眾和園區企業,廣泛吸納各方意見建議,推動業務創新。創新“同企跨片”業務改革。針對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一園多區”特點,開展“同企跨片”業務改革,有效解決企業生產需求和倉儲配套之間的結構性難題,降低貨物在不同區塊間流轉成本,提升通關效率。4家企業參與“同企跨片”試點,綜保區倉庫利用率由70%提高到90%,園區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創新“無塵檢驗”智慧監管。開展精密設備的“無塵查驗”,拓展真空包裝試點目錄至更多商品,針對符合要求的布控貨物,采取“口岸+屬地”的查驗模式,實現閉環監管和無塵檢驗。2024年,完成惠及23家企業,逾2000項涉及不同口岸商品的備案。創新“綜保區寄售維修”業務。支持區內倉儲企業同區外使用方實現進出雙向分送集報,創新一線進區貨物預檢驗、條碼跟蹤等監管方式,滿足電子企業的貨物全天候“即到即備即走”需求,為華虹、比亞迪等企業項目投產提供堅實保障。2024年度,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達到5021.5億元,同比增長23.5%,進出口值重登全國綜合保稅區第一。
(成都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