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6月底起,瀘州市接連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不遇的高溫伏旱天氣,接連發生秋旱、冬干、春旱。今年以來,全市降水較歷年同期偏少,農田用水短缺。為保障農業生產,瀘州市農業農村局積極作為,號召黨員干部投身抗旱第一線,吹響“抗旱保產”號角。
摸清家底,切實做好提灌規劃。以“五強”黨支部局屬一支部為載體,建立抗旱保產會商機制,整合局農業機械化、農田建設、糧油生產、種業發展等力量,壓緊壓實抗旱保產責任。印發《瀘州市農業農村局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機電提灌建設的通知》,明確全市農村機電提灌建設目標任務、工作要求。組織各區縣農業農村部門對本轄區內現有提灌站運行情況進行摸排,準確摸清家底,建立縣、鄉、村三級臺賬。經過摸排,全市1055座提灌站分級建立了臺賬。同時,要求各區縣在充分征求鄉、村兩級意見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編制農村提灌五年建設發展規劃,分年度建立項目儲備庫,做好項目儲備,入庫提灌站將全部采用標準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2023-2027年全市規劃新建太陽能提灌站125座,智能化、信息化機電提灌站100座;老舊機電提灌站更新改為信息化、智能化提灌站195座,目前該項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8月底前完成。
整合資金,推動機電提灌建設。市、縣兩級農業農村局積極整合省級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糧大市(縣)等項目資金2593萬元,對已建成20年以上、設備老化、技術落后且灌面在500畝以上的農村機電提灌站進行全面維修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48座。為提高提灌站建設質量,對列入高標準農田、產糧大市(縣)等項目建設的提灌站,均要求按照標準化、智能化、信息化提灌站進行設計、施工和驗收,建成后及時確權頒證和移交,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簽訂管護協議,將管護責任落實到受益主體。
強化服務,全力抗旱助力生產。印發《關于做好當前農業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強化農機和提灌設備維修、保養及運用,助力農業生產。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力量,并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大戶、農機維修企業的作用,深入田間地頭、提灌站點查看和摸排旱情,進村入戶協助農機手搞好機具檢修保養,重點檢修農用水泵、柴油機等抗旱機具和提灌設施,確保性能良好。每個鄉鎮組建一支農機抗旱服務隊,助力農業生產。市局還成立7個包保工作小組,深入區縣、鄉村開展包保督導。截至目前,已培訓機手、修理工2.1142萬人,檢修農機具7.404萬臺,檢修提灌站695座,累計提水1.19億立方米,灌溉面積167.37萬畝,其中提灌站灌溉面積136.82萬畝,為全市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瀘州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