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攀枝花市西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建紅+政法藍”理念聚合多方力量,探索出“群眾說事、干部說理、法官說法”的“三說會堂”多元解紛新模式,實現了城鄉基層治理和市域社會治理同向發力。
黨組織牽頭抓總,讓矛盾糾紛“有地說”。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體系新要求,整合信訪接待、公共法律服務、勞動爭議仲裁等資源力量,建設集黨群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矛盾調解中心,全方位提供“受、導、訪、調、仲、訴、援”服務,真正做到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政法委員帶領黨員干部、網格員等主動深入企業、樓棟、田間地頭等開展糾紛排查化解,依托“社區通”“隨手調”等線上平臺,全面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2022年,全區糾紛基層化解率同比提高28.5%、總警情數同比下降22.5%。
黨員沖鋒在前,讓矛盾糾紛“有人管”。充分發揮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采取“2名能手+1名新手”組合方式,吸納在法律、經濟、婚戀等方面懂政策、有威望、擅調解的行家里手,分類組建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共234名的調解專家庫,其中黨員占比69.6%,實現“專業調解專人做”。結合“雙聯”“雙報到”,推動各級黨員干部主動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做表率,以產業幫扶、扶貧幫困等實際行動贏得群眾信任,增進黨群關系,爭做群眾“貼心人“。同時融合線上申請、時間預約、專家選擇等功能,實現群眾點單、站室派單、專家接單、結果反饋等全過程線上跟蹤,倒逼各級各部門提升調解效率。
黨建+法治思維引領,讓矛盾糾紛“有法依”。深化“黨建引領+依法治理”,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效力。堅持把群眾訴求當“家事”,加強執法司法監督,大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全區群眾信訪總量同比下降43.2%、信訪“三率”均達100%。強化“普治并舉”,深化拓展“法律七進”,創新開展“法律明白人”專場培訓、“西法快車”普法宣講等活動,活用身邊鮮活案例“以案說法”,讓法治觀念入心入腦,法院案件受理量、起訴率分別下降27.63%、46.5件/萬人,案件調撤率提高15.94%。
(攀枝花市西區直屬機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