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我國“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甘孜州瀘定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聚焦“9·5”瀘定6.8級地震后首個汛期嚴峻態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秉承抗震救災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堅決打贏防汛減災這場“硬仗”提供堅強組織保證。近一個月來,成功應對三次強降雨考驗,緊急轉移群眾827戶3019人,實現成功避險,無人員傷亡。
堅持黨建引領 以堅強的組織保證下好防汛減災“一盤棋”
完善組織架構。第一時間成立由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縣級領導為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親自部署、督促落實,全縣先后召開防汛工作部署會及調度會10余次,分析防汛形勢,明確任務責任,切實筑牢防汛工作思想防線。精心組織部署。面向全縣各級黨組織印發《關于在防汛搶險救災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倡議書》,建立縣、鄉、村、組、戶“五級聯動”機制,重點聚焦震后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建施工營區等重點區域,逐點制定完善防汛工作預案及強降雨應急避險方案,落實具體責任人和監測員672名,儲備裝備物資,開展實戰演練,切實做好防汛救災前置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堅持“責任到崗到人,措施到底到邊”的工作原則,實行縣級聯系領導一線指揮、鄉鎮領導一線調度、村組干部一線處置的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嚴格落實“三避讓”“三個緊急撤離”制度,切實把工作責任壓實到指揮體系每個崗位、每個人員,全面筑牢防汛減災“紅色堡壘”。
發揮組織優勢 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擰緊應急響應“一股繩”
堅持關口前移,把握工作主動權。嚴格履行縣級領導蹲點帶班、縣鄉干部包村值守制度,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各村組織書記提前動員村“兩委”干部、骨干黨員等力量,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村村響”廣播等平臺,全天候、全方位、全渠道加大地質災害預警頻率,提前組織轄區內高中風險地區群眾轉移避險。7月11日,瀘橋鎮木杉村黨支部按照縣委統一安排部署,提前組織轉移群眾20戶90人,游客45人,企業施工人員31人,成功實現險情發生人員零傷亡。堅持全員下沉,補齊一線生力軍。有效整合、充分發動全縣各級機關黨員干部、省內外對口幫扶干部、離退休黨員干部、群團志愿者等,組建“紅城先鋒·黨員志愿服務隊”185支,3400余名黨員實地走訪開展防汛減災和安全生產知識大宣講,協助監測員不間斷開展風險隱患點排查,不斷提升基層干部群眾對自然災害的發現識別、應急處置能力,全力配合開展防汛減災工作。堅持一線考察,用好選人試金石。縣委組織部認真踐行新時代好干部標準,不斷完善干部選用機制,堅持在一線考察培養領導干部,把防汛減災一線當作檢驗干部政治本色的“賽馬場”,讓“千里良駒”脫穎而出,通過實地調研、分析研判,對在防汛減災這場“硬仗”中,主動積極、沖鋒一線、表現突出15名的優秀干部,及時納入后備干部數據庫,提拔使用1人,進一步樹立干事創業、優進劣退的良好用人導向。
強化示范帶動 以暖心的實際行動凝聚民族團結“一家親”
扎實開展“有事找黨員+”活動。全縣各級黨組織常態推進“有事找黨員·黨員在身邊”行動,結合“民族團結進家庭”活動,全縣2966名黨員干部深入受災一線,入戶走訪聯系結對群眾,了解群眾困難訴求,積極探尋解決方法,幫助留守老小、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辦好事實事1200余件,真正做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充分發揮“兩新”組織資源優勢。針對受暴雨、泥石流等災害影響導致縣內部分社區停水、停電等問題,積極協調縣內7個“兩新”組織調度灑水車定時為群眾送水,分時段保障電梯用電,基本滿足群眾短期生活需求,同時組建電力、水利、通信系統黨員搶險突擊隊5支,及時恢復受災地區群眾用電、用水等基本生活保障,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積極引導各族群眾生產自救。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由各受災村黨組織書記帶頭組織村“兩委”干部、共建共創支部黨員動員年輕群眾組成救災突擊隊15支,奔赴各個“戰斗點位”,進行路面淤泥清理、風險隱患排查、受災群眾安置等工作,幫助各族群眾盡快恢復生產生活,以實際行動書寫瀘定干部的為民情懷。
“不棄微末,久久為功”,瀘定縣將繼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如履薄冰的緊迫感,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持續完善防災避災組織體系,抓實抓細防汛減災各項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防汛救災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努力為成都大運會成功舉辦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甘孜州瀘定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