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壩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和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中國關工委和四川省關工委工作部署安排,團結教育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凈土阿壩”時時處處上演著老少同行、團結一心的好故事。
守正創新,打造青少年紅色教育陣地升級版。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和四川省委涉藏工作部署,創新“四級聯創”“五同”工作機制,2019年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頒布實施《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統籌整合涉農、涉藏、涉旅、幫扶等資金30億元,開展紅軍長征村、長征歷史步道、紅色交通、文物保護利用、紀念場館提升改造等建設,先后培育紅色教育基地17個、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24個、打造33個紅軍長征村。圍繞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設立“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并創建為全國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累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1000余場,服務全國各地青少年70萬人次。聚焦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在小金縣建成全國紅軍小學—“夾金山紅軍小學”,在茂縣成立“吳爺爺工作室”,在全州13個縣(市)建立“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為各地青少年提供“菜單式”研學題材。
凝心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把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手段,深入實施“紅色五老”培育工程,動員1.5萬余名“五老”志愿者投身關心下一代事業,成立“雪山草地五老宣講團”14支,常態開展“五老講黨史”“五老講革命故事”等活動,增強廣大青少年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有機結合,動員和吸納有專長、有熱情的“五老”非遺傳承人,深入開展“藏羌非遺文化進校園”“孝善和儉”道德傳揚等活動,通過創作紅色歌曲,編演紅色舞蹈,打造紅色文創產品等,推動傳承紅色文化與非遺文化有機結合。在全州552所學校全覆蓋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老少結對”“小手拉大手”,推動“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并肩攜手,促進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以東西部協作為平臺,組織全州65名家庭經濟較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赴溫州開展“新長征”主題夏令營活動;組織200余名農民工家庭留守兒童赴北京、上海等地參加紅色之旅夏令營活動;640余名阿壩州和浙江省的學生通過線上認識并完成“一對一”結對,各族青少年通過“手拉手”書信視頻交流、地方特色禮物互贈等,開啟了一扇相互認識了解各自民族文化與地域風情的大門。以省內對口幫扶為載體,積極構建“校聯體”,通過互派優秀青年教師掛職鍛煉、各族學生合校混班混宿等,促進各民族學生互學共融、共同成長。與成都市都江堰市建立“古堰金秋·阿壩情”黨建聯建新模式,引導老同志在駐地開展宣傳、宣講等青少年教育活動,展現出各民族“一家親”的和諧景象。依托豐富的藏羌文化資源,廣泛開展重走一段長征路、學唱一首紅歌、學跳一曲藏羌鍋莊、學會一句藏語羌語等青少年夏令營“七個一”活動,全州各族青少年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像酥油糌粑一樣越揉越緊。
(阿壩州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