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樂山市市中區堅持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聚焦城市小區治理難點堵點痛點,以問題為導向、群眾需求為指向、為民服務為取向,結合“全科網格”改革、物業矛盾糾紛化解、“嘉里人關愛”——黨建引領“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項行動等治理工作,積極構建小區矛盾化解多元機制,探索小區治理實踐路徑,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問題為導向,構建多元矛盾化解機制
黨建引領織密組織體系。開展黨建引領“全科網格”改革,將49個城市社區科學劃分為345個“全科網格”,在“全科網格”的基礎上將城市社區網格細分1606個“微網格”,配備1606名“微網格聯絡員”。共商共建拓展參與渠道。堅持以全過程人民民主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縱向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機制,橫向成立49個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1460個業委會(自管委)等自治組織或議事協調組織,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管委、業委會、小區居民和物業服務企業協商共建機制。多方聯動凝聚共治合力。積極構建“行業主管指導+綜合力量協助+上下聯動化解”的物業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成立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組建專門的類型化人民調解團隊,探索“法官專業指導+人民調解具體實施+社會群團支持”的物業糾紛調處模式。2023年,全區小區物業矛盾糾紛訴訟數量、信訪數量均較上一年度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以需求為指向,探索小區治理實踐路徑
重塑老舊小區新活力。2020年以來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通過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改造,探索老舊小區改造發展新路徑,激發小區居民參與小區改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挖“古城文化”“市井文化”“美食文化”等嘉州古城歷史文化,將“一樓一棟”轉變為“一街一巷”。引入物業服務新模式。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治理新路徑,2023年7月,在通江街道牛咡橋社區嘉陽小區引入信托制物業服務,探索構建黨建引領下的以業主大會為委托人、物業公司為受托人、全體業主為受益人、社區“兩委”為監察人的新型物業服務關系。通過對小區物業費、公共收益等資金收支的有效管理和公示公開,推動實現居民與物業成為“小區主人”和“忠誠管家”的關系,有效減少業主、業委會(自管委)、物業企業三方矛盾糾紛。完善小區治理新機制。在有物業和成立了業委會的新型小區,構建“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議事決策機制;在老舊小區和“三無”小區,推動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構建“小區黨支部+自管委”雙方議事協商制度,建立1234個自管委,做實黨建引領民事民議、民事民定、民事民管。
以服務為取向,拓展小區發展良好局面
便民服務聚民心。開展“一站式”便民代辦服務,整合轄區資源,將社保年審、醫保繳費等20余項民生事務下沉小區便民服務中心,把行政審批服務送到家門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民生實事貼民心。以“敬老愛老、便民利民”為宗旨,以公益為主、微利經營的服務方式,引進專業運營機構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以中央廚房配送的形式,輻射周邊社區用餐助餐點,把社區食堂開在群眾“家門口”,解決老年人“一餐熱飯”的問題。目前,全區已建成8個社區老年助餐點。志愿服務暖民心。積極培育“嘉里童行”“海棠微光”“彝嘉親超市”等志愿服務項目,推廣“點單+派單+接單+評單”志愿服務模式,以群眾需求為服務導向,采取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方式,在老舊小區改造、文明創建等工作一線開展“組團式”志愿服務。截至目前,全區注冊志愿者12.4萬余人,開展各類志愿服務7000余場次,有力推動實現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樂山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