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石渠縣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夯實黨建引領推進高寒農牧區基層社會治理根基,推進黨建引領省際交界地區基層治理相融互動,逐漸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體。
聚焦交界往來,破解治理難題。針對位于3省(區)結合部、與9縣(市)接壤,縣域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邊線最長等實際。一是跨邊聯建,注入基層治理“原動力”。采取“一村一建、多村聯建、跨邊聯建、村戶聯結、抱團治村”等方式建立鄉村聯合黨組織12個,遠牧點和草山藥山臨時黨支部58個,結合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設置勤勞致富、就業幫扶和治安維護等5大類213個服務崗位。二是資源共享,譜寫共同發展“交響樂”。探索“聯合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等模式,整合毗鄰地區特色農牧產業、特色文旅產業等優勢資源,在交界鄉鎮全覆蓋設立銷售點,優化利潤分成,實現合作共贏。2023年相關產業實現純利潤44.9萬余元。三是凝心聚力,共鑄基層治理“安全鎖”。緊盯交界地區基層治理堵點難點,著力打造“馬背宣講”“帳篷故事會”“入戶龍門陣”等交界地區法治宣講品牌。2023年,利用農閑、集會等時間節點,分眾化、互動化講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惠民政策67場次,覆蓋群眾17540人次,
聚焦社區建設,提升治理效能。遵循“親民化、易進入、可參與、能共享”理念,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群眾的水平。一是“小改造”提升基層治理“大效能”。圍繞小區供排水、供電、供暖、消防、安防等基礎設施,印發《城市老舊小區(院落)治理補短提質行動方案》,對2022年、2023年開工改造的老舊小區(院落)全面開展治理補短提質行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雙報到”賦能社區治理“凝聚力”。堅持以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主線,有力推動全縣64個行業黨組織,1400名在職黨員、公職人員常態化到社區“雙報到”,通過黨員帶頭亮身份、盡義務、做奉獻、樹形象,為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凝聚強大合力。三是“筑堡壘”營造紅色社區“濃氛圍”。充分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小區黨支部5個,開展以“一對一”“一對多”的黨員聯戶模式,形成黨員聯戶服務隊伍,組織黨員廣泛參與社區公益事業,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塊結合、共駐共建”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聚焦群眾自治,盤活青年力量。立足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第一道防線,用好用活生態管理員,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一是招賢納士,充實治理力量。堅持因地制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生態管理員,助力全縣130名待業青年“端穩飯碗”,待業率降低20%。采取“分崗不分責”的模式,將生態管理員下沉到村,共同參與基層治理、全域無垃圾、森林草原防滅火等中心工作。二是排兵布陣,激發工作激情。聚焦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和維穩等重點工作,形成“縣級聯系領導、鄉鎮領導班子、生態管理員”三級聯動工作格局,激發生態管理員“飲水思源”熱情,使“青年資源”在中心工作、重點工作中磨煉,為石渠發展“蓄水”。三是舉旗定向,鍛造過硬隊伍。縣委始終將培養生態管理員隊伍,作為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的重大保障。通過專題培訓等形式,組織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知識和基層組織相關條例、辦法237場次,引導廣大青年轉變思想,進入“勤務員”角色,促進業務水平快速提升。
(甘孜州石渠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