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思踐悟、即知即行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突出中心組學習示范引領作用,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一)深學細悟,用好第一議題。堅持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重大部署作為第一議題,第一時間組織傳達學習,第一時間研究貫徹落實舉措。今年以來,組織中心組專題學習7次,列入廳黨組會、廳務會學習議題32個。廳黨組書記帶頭在廳系統講黨課,在雅安、眉山開展集中宣講,通過集體學習、專題宣講、青年學習小組研學等方式,引導大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上來。
(二)對標對表,落細第一責任。堅持發揮黨建的引領保障和動力源泉作用,印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履職清單》,明細廳黨組、廳黨組書記和其他廳領導班子成員抓黨建職責。制定廳機關績效管理辦法,突出鮮明導向激勵干部干事擔事,將考評結果與年度考核獎發放掛鉤;同時,完善科技資金“因素法”轉移支付指標體系,將獲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作為重要指標,引導市(州)科技系統聚焦中心、服務大局。推進科技領域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前期對3324家科技領域兩新組織調查摸底發現,1965家尚未建立黨組織、占比達59.1%,建立黨組織的也存在作用發揮不夠、組織生活不規范等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省委組織部支持下,成立省科技創新綜合黨委,聚焦政治引領、黨建覆蓋等六大職能,謀劃推出兩個覆蓋動態清零、支部建在創新鏈上等五個品牌行動,推動黨建引領創新驅動發展。
(三)學用結合,抓實第一要務。切實把學習成果體現在抓工作的成效上,著力建平臺、強攻關、育主體、促轉化,推進科技賦能創新發展。上半年,創新平臺取得重大進展,獲批西部地區唯一國家實驗室;科技攻關實現原創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研究出可集成頻域宣布式單光子源;高新區穩增長作用凸顯,27家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70.07億元,占全省18.9%,增速5.3%、高于全省2.5個百分點;創新主體培育效果明顯,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9937家、同比增長11.2%;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逆勢向好,登記科技成果1701項、同比增長5.3%,技術合同登記成交成交額642.6億元、同比增長15.1%,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總體保持穩中有進態勢。
二、使命重大、激昂斗志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省委已經作出重大部署,曉暉書記有明確要求,為我們提供了根本遵循、路徑指南和方法指導。
(一)總書記對科技創新的殷殷囑托,總攬全局、思想深邃、令人振奮。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總書記這次來川視察時對科技創新工作又提出明確要求,強調科技創新是國之大者,推進科技創新要在各領域積極培育高新尖特企業,打造更多“隱形冠軍”,形成科技創新體集群。在武漢考察時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創新是一個決定性因素;要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以來,總書記在山西、海南、香港等地調研,都對科技創新工作作出明確要求。十九大以來,中央召開26次深改委會議,其中22次研究部署科技創新工作。總書記如此重視科技創新,我們深感使命光榮、重任在肩。
(二)省委對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全新部署,站高謀遠、指向精準、催人奮進。曉暉書記來川工作后,系統梳理全面落實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的“總思路”,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總牽引”,組織開展重大問題調研,召開省委工作會議推動全省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既有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又有求真務實的戰術安排,充分展現出省委堅定的政治定力、專注的發展定力、強烈的擔當定力。我們感到,照這樣抓下去,四川一定能行穩致遠、邁步新臺階。
(三)黨建工作對科技創新的引領導向,凝聚合力、保障發展、重責如山。省委把黨的建設工作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全局的重要位置,曉暉書記主持召開省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充分體現了對黨建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我們樹立了標桿、作出了表率。近期,我們落實曉暉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指示,在“7.20”疫情緊要關頭,黨建引領擔當共筑抗疫防線,廳系統40多名黨員,主動放棄周末和集中休假,參加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馳援成華區抗疫一線,參與22個小區、93個樓棟封控管理、物資轉運等工作,協助完成3萬余人核酸檢測,展現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三、踔厲奮進、篤行實干
對標省委常委班子和曉暉書記對省直部門五個走在前列的要求,按照“科技創新務必抓緊抓實”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工作會議決策部署,科技廳黨組堅持抓班子帶隊伍、抓機關帶系統、抓黨建帶業務,第一時間梳理提出“十個抓緊抓實”貫徹舉措,歸納起來主要從六個方面做好工作鋪排。
一是明主線、實舉措,落實“兩規劃兩方案”。著力抓好“兩個規劃”落地落實,即: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全力推進“兩個方案”見行見效,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對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重要要求分工方案、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重要部署責任分工方案。
二是抓頭部、夯基礎,構建“兩主一廊三帶多點”區域創新格局。“兩主”即:發揮成都、綿陽科技創新主引擎作用;“一廊”即:構建成渝中線科創大走廊;“三帶”即:構建成德綿眉樂高新技術產業帶、長江上游綠色低碳產業創新發展帶、川渝毗鄰地區融合創新發展帶;“多點”即:大力提升國家和省級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經開區等各類科技園區創新能力,打造更多區域創新支撐點。
三是建平臺、優布局,建好“三室三中心”重大創新平臺。“三室”即:國家實驗室、天府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好國家實驗室掛牌籌備工作,協調推動人員、制度、經費、任務盡快到位,明年將接受科技部考核評估。推進天府興隆湖、永興實驗室實體化運行,年內揭牌啟動天府絳溪、錦城實驗室。扎實推進16家在川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確保存量、力爭增量。“三中心”即: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扎實推進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研發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全力爭創國家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力爭年內獲批。同步推進在川16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提質增效。
四是打基礎、立長遠,抓好“雙十計劃”。第一個“十”即:省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組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建設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增強源頭創新能力。第二個“十”即:10個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實施航空與燃機、川豬、工業軟件及信息安全、生命健康、生物育種、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釩鈦稀土、軌道交通、智能裝備等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五是育主體、增實力,實施高精尖特企業培育“三大行動”。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行動、高新技術企業擴容倍增行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行動,力爭新增“瞪羚”企業50家、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5萬家以上。同時,我們還將在電子信息、氫能、動力電池等領域組建10個左右創新聯合體,優化“隱形冠軍”育成環境,打造科技創新體集群;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創新型文創龍頭企業。
六是促改革、優環境,推進科技領域“3+2”改革。“3”即:科技廳主動謀劃實施的3項高質量改革任務,包括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機制改革、科技金融“投貸服”融合改革、外籍緊缺專業人才引進機制改革。“2”即:中央賦予四川的科技成果評價、科技人才評價改革2項試點任務,努力營造有利于創新創造、成果轉化和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
(科技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