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駐村工作部署要求的征程中,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擔當作為,以 “責任清單化、任務項目化、成果可視化” 為鮮明導向,精心謀劃 23 項幫扶舉措,從組織領導、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宣傳矩陣等多個維度精準發力,全力構建 “責任鏈 + 任務鏈 + 效果鏈” 管理體系,推動駐村幫扶工作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強化組織領導,構建堅實責任體系
綿陽市農業農村局堅持系統思維,精心打造 “黨組統籌、科室協同、駐村落實” 的三級聯動機制。局黨組每半年專題研究幫扶工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深入一線調研指導,分管領導對口聯系重點區域,確保各項幫扶政策精準落地,為鄉村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同時,嚴格落實駐村干部全脫產管理要求,實施 “選、育、管、用” 全周期跟蹤培養機制,全面落實待遇保障與考核激勵措施,進一步夯實幫扶責任,充分激發駐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深化黨建引領,激活基層治理活力
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 “紅色引擎”。綿陽市農業農村局以黨建聯建為重要抓手,創新推行 “組織共建 + 資源共享 + 發展共謀” 模式。積極推動派出單位黨支部與派駐村黨組織結對聯建,從智力、能力、技術、物資等多方面為鄉村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計劃組織開展 “黨課下鄉”“黨員先鋒行” 等各類活動 30 余場次,助力 7 個村黨支部完成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此外,指導幫扶村積極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優先將其納入 “百千萬” 建設工程,充分運用 “川善治” 數字化治理平臺,積極爭取騰訊 “千村激勵” 和 “福利社” 助力金,切實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讓鄉村治理更具活力。
聚焦產業發展,培育特色鄉村經濟
立足鄉村豐富的資源稟賦,綿陽市農業農村局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全力打造 “一村一品” 特色經濟格局。在平武縣鎖江羌族鄉鏵嘴村大力推廣高山冷水魚養殖項目;在北川縣禹里鎮新埔村有序實施低效林改造,積極發展中藥材種植、高山水果和蜂蜜產業;在江油市方水鎮高包村依托蛋雞養殖場、雷竹基地、肉牛養殖,構建起 “種養循環” 生態產業鏈;在平武縣鎖江羌族鄉金印村精心開發 “碳匯 + 旅游” 項目,并引導農戶種植三木藥材 10000 畝以上。同時,聚焦基礎設施短板,積極為鹽亭縣歧伯鎮高峯村、玉龍鎮三星村、江油市方水鎮高包村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提灌站項目。主動對接四川省鄉村發展集團天府糧倉公司,在鹽亭縣玉龍鎮三星村流轉 1000 畝高標準農田,為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奠定堅實基礎。
鋪設宣傳矩陣,傳播鄉村振興故事
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構建 “全媒體 + 全鏈條” 宣傳格局,與綿陽市廣播電視臺攜手聯辦《鄉韻綿州》欄目,為每個幫扶村精心制作一期視頻專題,重點聚焦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經營主體、致富帶頭人等主題,通過涪江觀察 APP、綿陽廣電傳媒、綿陽農業農村視頻號等多平臺廣泛推送,為派駐村經濟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同時,充分利用局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網 “駐村故事” 欄目,生動展現幫扶干部的工作風采,積極傳遞鄉村振興正能量,讓更多人了解鄉村、關注鄉村、支持鄉村發展。
綿陽市農業農村局正以堅定的決心、有力的舉措,全面推進駐村幫扶工作,為鄉村振興事業書寫嶄新篇章,助力鄉村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綿陽市農業農村局)